当前位置: 首页 >行业聚焦 >

中国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 讯息

来源: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-07-02 13:02:41

南京江宁区汤山镇阳山一处,屹立了三块巨大无比的石块,称为"阳山碑材",当地人称之为"孝陵碑材"。

碑材利用该处山体中,十分完整又巨大的栖霞石灰岩开凿出来,分为碑座、碑额、碑身三部分,底部已凿空。如果按碑式垒起,高达70米,有20至30多层楼高,总重3万吨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这项本是明初的巨型工程,但要强调这只是碑材,还未完成,工程几乎只是开始了一丁点。不过,孝陵碑材如果真的立起碑上来,绝对是天下第一碑,也应该会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吧。

清代诗人袁枚看过此碑材,惊叹道:碑如长剑惊天倚,十万骆驼拉不起。材大由来世莫收,此碑千载空悠悠。

看到这里,很多人都产生了疑问,这个在明代的工程是谁下令搞的?为何要搞这如此巨大工程?工程的计划如何?为何只是在碑材阶段而没有继续做下去?

按照常理,这项超伟大的工程,必定是国家重点工程,应该彪炳史册,可是找匀《明史》却没有任何记载,其他官方记载也没有。不过,我们在后世一些笔记及著作中,可以找到答案。

永乐年间的翰林学士、后任内阁首辅的文学家胡广,在他的《游阳山记》中是这样说的:当明成祖朱棣继位,为了纪念父亲朱元璋,在永乐三年,征集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,为建孝陵功德碑之用。

此外,清初学者叶奕苞的《金石录》以及晚清南京著名文人甘熙的《白下琐言》也有对这个工程有记载。据指,明成祖征集全国数万名工匠,要求限期完工。工程初期,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,由监工负责验收。工匠累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多达三千。还说南京汤山阳山碑材附近有个坟头村,就是埋葬工匠尸体的地方。不过这项工程仅开工一年半,就莫名其妙地停工。此后再没人提起。当地有个民谣:

东流到西流,锁石锁坟头,东也流,西也流,石碑难搬走,刘伯温活转也摇头,除非山能走。

为何工程进行不下去?按照推断,这显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故宫保和殿的云龙石雕,那原材料是一块重达300吨的巨石,明嘉靖年间用牛拉滚木的方法运这块石头。这一大石,只是长约10米、宽约3米、厚约2米,由北京市郊采石场运到紫禁城,就已经需动用民夫2万,用时28天,耗银11万两。

孝陵碑材可比紫禁城那块云龙石雕大得多,难道自然也大得多了。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即使使用现代器械,也同样十分艰巨。

那么这个工程明明不可实现,当初朱棣为何又要做呢?

据后人推断,朱棣其实根本没打算将碑竖立起来。事实上,朱棣也应该明白,这个巨碑如没有神助,单靠人力绝对立不起来。但他必须做做样子,这仅是一场骚操作而已。

朱棣在朱元璋死后,以清君侧为名,发动靖难之变,推翻自己亲侄子建文帝,夺取了天下。朱棣心里清楚,靠武力得到皇位,并不能从政治上解决皇位道统问题。于是他为父亲朱元璋陵创立一个举世无双的功德碑,给天下人知道,他才是父亲最孝顺的儿子,最有权利来继承大统。石碑越大,越能表明朱元璋的孝道。

大臣们心里也明白,这仅仅是朱棣表示孝心的需要,并不真的要把这块石碑运出去竖立起来。所以当这宣传效果达到时,工程当然也就被放弃了。

当然,朱棣还是为朱元璋另立了"大明孝陵圣德神功",只是规格小多了。
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
热词